国考行测复习
行测
大纲
行测科目增加“政治理论”部分和例题0
1、政治理论
官方给出的定义为:
1、要测查应考人员学习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2、更加注重政治标准
从网上中公教育给出的信息来看,“政治理论”把原来在“常识判断”里面的“政治”单独拿出来放到最突出的部分,“政治理论”所举的两个例题也恰好是去年大纲的常识判断部分里面的例题。下图为两个例题:
备考重点:
1、明确考查重点:结合往年试题和大纲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既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也是出题形式最丰富的考点,考生应重点关注。
2、关注时政热点:在备考时应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新闻,通过中国政府网或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渠道,重点关注近一年内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等。多关注国情时政,比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新鲜热乎的也是最最重要的党的二十大等。党的创新理论主要指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成果。平时可以多关注近一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领域的重要会议、文件,今年估计是经济,注意多积累。
3、勤整理,促落实:可将积累的案例、权威表述等素材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分类整理。
整体上感觉范围更加广,能从常识题中剥离出来意味着这部分内容部分就具有两种属性,既然具有常识属性,估计复习覆盖度上很难完成全覆盖,只能多看相关新闻或者文章补充直觉。
2、常识判断
大纲定义: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律、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命题趋势:
1、政治学科移入政治理论部分;在经济、文化、科技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生态、法律等学科。此外,根据大纲例题可知,历史学科也在其考查范围,再结合往年试题频繁考到的地理学科,常识判断的考查范围进一步增加。
2、综合来看,文化、法律、科技依然为常识判断的考查重点。
3、常识判断也会命制多学科相互融合的试题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人文知识同物理、化学知识相结合等。同时,对于文化、法律、科技等学科要格外关注,尤其是近两年我国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成果,新颁布与修订的法律法规。估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之类的。
1、关键词法,适用于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如文化、历史、法律等,通过提取知识点的“关键词”,化整为零。
2、联想法,适用于概念性较强的学科,如经济、科技、社会等,将抽象的概念与现实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联想记忆。
3、对比分析法,适用于抽象概念较多且存在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学科,如法律、经济,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以列表的方式,找出其定义、内容、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对比记忆。
4、时间排序记忆法,适用于具有时间顺序的学科,如文化、历史、科技等,按照时间顺序将知识点内容进行排序,明确绝对位置(最早与最晚)与相对顺序(某两项的先后)。
感觉和驾照考试科目一差不多,只能通过大量的刷题拓展题库。
3、言语理解与表达
大纲定义: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选词填空、语句表达。
整体来说就是要培养语感, 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快速的获取文章主要信息。
命题趋势: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固定为选词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三种,题量一般为40道(数量上还是不少的)。
选词填空:以多空为主要考查形式,涉及实词、成语两大考查核心。
语句表达:稳定为语句排序与语句填充两类题型。
阅读理解:依旧会以传统的主旨观点题和细节判断题为主,少量考查推断下文题、标题添加题、词句理解题;同时,预计文章阅读题会继续出席2025年国考省级卷。
不仅要做对,而且要做快。
4、数量关系
大纲定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命题趋势:
数量关系极有可能依然只有数学运算一种题型,涉及知识点众多,近几年省级题量为15道,市地级和行政执法类题量为10道。数学运算的难点在于考点多而分散,如整除性、数的奇偶性与质合性、公因数与公倍数、等差数列、几何计算公式及原理等。而数学运算的众多解题技巧又是在基础知识之上加以延伸的,如代入排除、设特殊值、比例性质、同余特性等,学习这些都依赖于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重点题型,如几何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国考数量关系难度相对较大,只有掌握一些快解方法,如代入排除、特值应用、不定方程等,才能在国考中取得时间优势。还得刷题培养一定的接替思路和直觉。
5、判断推理
大纲定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命题趋势:
判断推理题量一般为40道,各部分考点稳定。图形推理题型包括顺推型、类比型、九宫格型、类比型和条件型,常有创新考法,但考点和解题方法并没有本质不同,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省级以可能性推理为主,主要考查以削弱型、加强型和前提型,必然性推理考查较少,主要涉及朴素逻辑和复言命题;市地级和行政执法类试卷则对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的考查相当,其中可能性推理仍然以削弱型、加强型和前提型为主,必然性推理则考查朴素逻辑,考查形式为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其解题思路与常规朴素逻辑题并无本质差别。
1、图形推理
快速解答图形推理题的前提是熟悉图形推理的考查题型及常见考点;其次,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读图能力,学会从图形本身入手,分析提取图形特征,如空间折叠中的相对面与相邻面、小图形特征判定法、两面定位法等。
2、定义判断
解答该题型要先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定义特征的分析、归纳方法,把握不同类型定义的本质区别及特点,重点学会快速定位题干的关键词,抓住要点信息(如主体、客体、目的、手段、结果等)。此外,还应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如特征筛选法、选项对比法等
3、类比推理
解答该题型首先要掌握常考的词项间关系,包括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常识关系;其次应注意分析词项间的复杂关系,关注选项间的细微差别,同时适当采用遣词造句法和横纵对比法来快速准确地寻找词项间的关系,灵活解题。
4、逻辑判断
必然性推理重在掌握概念间关系、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朴素逻辑的快解方法等,此部分只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再结合适当的练习,比较容易实现突破。可能性推理是备考的重点,首先要了解三大常考题型(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其次要深入学习六大论证模型,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最后要熟悉可能性推理选项常设陷阱,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资料分析
大纲定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就是给定统计图表然后计算各种数据。
命题趋势:
近年来,资料分析在考查方式上时有创新,题量一般为20道。计算及算式处理技巧是资料分析的提速核心。考生应该掌握常见算式的处理方法,灵活运用加减乘除速解技巧、大小比较技巧等,再辅以必要的简单计算,以达到快速确定答案的目的。
1、理解核心概念
扩大知识面,这有利于理解资料分析中的相关概念。核心的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等计算型概念和进出口贸易等专业理解型概念,以及多个概念的结合等,都需要重点理解。
2、学会快速列式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公式,要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读懂材料中概念间和数据间的关系,用快速定位关键词的阅读技巧,定位资料数据,并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快速、准确列式。
3、掌握速算方法
资料分析具有计算量大、时间短的特点,重点掌握常用的速解技巧,如加、减、乘、除等基础速解方法,特征数字法、尾数法、除乘转化法、反算法等快速计算方法,同位比较、差分比较等比较方法,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题。